周邊神經病變的全方位照護:藥物、物理治療、與營養輔助策略

周邊神經痛是許多癌症病人接受治療時所要承受的疼痛,而且常常被忽略或誤解為其他病症。

前不久,一位接受治療的患者走進藥局,面露痛苦地描述著腳踝和手腕的刺痛感,那種感覺像是千萬根針在皮膚上游走。這不是肥軟藥師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描述,我們知道這是癌症治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—周邊神經痛。這篇文章整理了在網上以及在醫院的經驗,希望可以分享給每一位經歷此副作用的病患,讓他們知道,還有希望和方法可以減輕他們的痛苦。

化放療造成的周邊神經病變原因

  1. 細胞損傷:許多化學治療藥物和放射療法目標是摧毀快速增殖的癌細胞,但它們有時也會損害健康的神經細胞。這種損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傷可能導致神經病變。
  2. 血管損傷:某些化學治療藥物和放射療法可能損害小血管,這可能會導致神經組織的供血不足,最終導致神經病變。
  3. 腫瘤壓迫:腫瘤本身可能在生長過程中對周圍的神經結構施加壓力,導致神經病變。
  4. 炎症反應:某些治療可能引發炎症反應,這可能對神經組織造成損害。
  5. 氧氣供應不足:化學治療和放射療法可能影響組織的氧氣供應,這可能對神經細胞的功能造成不良影響。
  6. 神經纖維毒性:某些治療藥物可以直接對神經纖維造成毒性作用,干擾神經傳導和功能。
  7. 慢性炎症:治療後,一些患者可能會經歷長期的慢性炎症,這可能導致神經病變的進一步發展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不同的化學治療藥物和放射療法具有不同的神經毒性,並且發生神經病變的風險因患者的狀況和治療計劃而異。

周邊神經病變的主要症狀

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通常會影響周圍神經系統,特別是末梢神經,這些神經負責傳遞感覺和運動信號。以下是周邊神經病變的主要症狀的更詳細說明:

感覺異常

    • 麻木和刺痛感:患者可能感到局部麻木或刺痛感,就像針刺或刺針刺入皮膚。這種感覺通常在手指、腳趾、手掌和腳掌等末梢部位出現。
    • 冷痛或燒灼感:有些患者描述感到手腳冷痛,或者像燒灼的灼熱感,這可能是神經傳遞受損的結果。

運動異常

    • 肌肉無力:周邊神經病變可能導致受影響區域的肌肉無力,使患者感到手部或腳部沉重,難以進行日常活動。
    • 協調困難:一些患者可能會發現協調變差,行走變得不穩定,或者手部協調困難。

疼痛

    • 尖銳疼痛:疼痛可能表現為突然的尖銳痛,有時在受影響的區域或沿神經走向感到劇痛。
    • 鈍痛:也可能有持續的鈍痛,通常比較輕微但長時間存在。

感覺異常區域

    • 手腳指尖的感覺改變:患者可能會感到手指或腳趾的感覺改變,例如,冷冰冰的感覺或刺痛感。
    • 局部皮膚變化:一些患者可能會注意到受影響區域的皮膚變化,如變得更敏感或出現紅斑。

平衡問題

嚴重的周邊神經病變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平衡,使他們更容易跌倒或不穩定。

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可以因患者的個體差異以及病因而異。重要的是,如果患者在接受化療或其他治療過程中出現這些症狀,應立即告知醫療專業人員,以便確診並制定適當的治療計劃。

周邊神經痛可能會持續多久

  1. 輕度症狀的神經痛,約50-60%的病人1-3個月內就能緩解。
  2. 中度症狀的神經痛,約需要3-6個月時間緩解。有些病人可能需6個月以上。
  3. 嚴重症狀的神經痛,緩解時間通常持續6個月以上,有些個案會一年以上。
  4. 對於一些特別嚴重的病例,如手術或損傷性神經傷害,緩解可能需1-2年的時間。
  5. 如果是根治性治療如切除手術後的神經痛,可能需更長時間觀察症狀的變化。

加上綜合性治療如物理治療、止痛藥物和營養補充,能加快緩解速度。

但整體來說,周邊神經痛的緩解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長期追蹤。病情控制好後,緩解趨勢通常是從輕症到重症逐步下降。

化學治療後的周邊神經病變是否可以完全康復?

化療後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,是否可以完全康復取決於幾個因素:

  • 神經損傷的程度 – 輕微傷害才可能完全恢復。
  • 病情控制情況 – 若症狀病情控制好,神經再生可能性大。
  • 採取康復措施 – 適當營養補充及早物理評估及治療,有助於康復。
  • 個體差異 – 不同人體復原能力不盡相同。

整體來說:

  • 輕微症狀約80-90%可完全恢復。
  • 中度症狀約50-70%症狀可完全消失,個別症候維持輕微程度。
  • 嚴重症狀難完全恢復,但長期治療後可明顯緩解,改善生活質量。
  • 極少數重症病例,如嚴重肢體神經束破壞,將留下症狀。

最重要的是,及早介入治療可提高周邊神經病變的復原率,但是否能完全康復還是要看病人體質。

如何改善化放療造成的周邊神經痛?

通常注射化療當天可以用冰手套腳套減少藥物隨血流到達手腳末梢,減少藥物的傷害。

藥物治療

    • 止痛藥:如非類固醇抗炎藥 (NSAIDs) 或鴉片類藥物,以減輕神經痛。
    • 類固醇 : 可以減輕周邊神經肿脹和發炎反應。
    • 抗抑鬱藥:如Cymbalta (千憂解,適用於糖尿病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,對治療化學藥物引起的週邊神經病變也有幫助。
    • 抗痙攣藥:某些抗癲癇藥物,如:Carbamazepine (Tegretol 癲通錠),可以用於治療周邊神經痛。
    • 局部麻醉劑:如利多卡因(Lidocaine)。局部應用的麻醉劑或鎮痛藥能暫時緩解急性疼痛。
    • Hitocobamin-M (維他命B12針劑) : 促進神經元髓鞘修復與減少發炎,減輕痛覺。

物理治療

  • 包含按摩與低能量近紅外線有助於緩解神經病變引起的不適。
  • 導通電療(TENS)、脊髓刺激療法可以緩解痛覺。

針灸和中醫治療

  • 常用清熱解毒藥如黃芩湯、神清湯等, 滋陰補虛方,如桂枝茯苓丸。

營養補充品

以下是一些有助於緩解周邊神經痛的營養素和補充品:

  1. 維生素B:維生素B1、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。它們有助於神經細胞的功能和修復,可能有助於緩解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。
  2. ω-3脂肪酸:如魚油中所含的EPA和DHA,具有抗炎和神經保護作用,對緩解神經病變症狀有益。
  3. 麩醯胺酸.:病患接受高劑量的太平洋紫杉醇的治療時,若輔以Glutamine治療可減少感覺及運動方面的週邊神經傷害。
  4. 谷胱甘肽(Glutathione):Glutathione可延緩oxaliplatin神經病變發生的時間、降低週邊神經病變的嚴重度。
  5. 維生素D:可以下調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,減少神經發炎。
  6. 葉酸 : 有助於神經細胞的功能和修復。
  7. 硒 :與鋅共同作用,參與抗氧化反應保護神經。
  8. 玻尿酸 : 抑制COX-2和細胞因子的生成,降低發炎細胞因子水平。優化周邊神經血流供應。
  9. 膠原胜肽 : 增強髓鞘細胞的增生與再生成能力。與玻尿酸協同增強神經活性和神經傳導功能,有利神經修復。
  10. 花青素 : 如黑醋栗萃取物,能清除有害自由基,保護神經免受氧化損傷。改善微血管功能與周邊神經營養供應。

肥軟藥師小叮嚀

周邊神經痛會對患者帶來巨大的身心壓力。治療不僅需藥物介入,營養補充也扮演重要角色。目前有多種補充品已被證實可以緩解症狀並協助修復受損神經。在專業醫療人員指導下,患者可以結合營養補充與正規治療,逐步改善病情,提高病人生活品質。

肥軟藥師
肥軟藥師
文章: 1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