髖骨骨折後的康復和照護:全面指南

在一個寒冷的冬季早晨,王太太在自家的院子裡滑倒了,導致她的髖骨骨折。這起意外改變了她的生活,不僅帶來身體的痛苦,還有接下來的復健治療。

台灣每年髖部骨折的案例高達近兩萬例,居於亞洲之首。在這些案例中,高達90%是由於老年人的跌倒造成的。若選擇忍痛不接受適當的治療,一年內的死亡率可能會攀升至15-26%,這比癌症的致命性還要高。

而髖骨骨折不只是老年人的問題,它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。了解髖骨骨折的成因、後遺症以及如何照護,都是我們需要注意的。

什麼是髖骨骨折?

髖骨骨折是指髖部的骨頭發生的斷裂,通常與外力、跌倒、或骨質疏鬆有關。這類骨折對於老年人尤其危險,因為他們的骨骼可能已經變得更加脆弱。在上方提供的圖片中,您可以清楚地看到健康的髖骨和受損的髖骨之間的區別。

髖骨是人體最大的骨頭之一,位於下腹部,與脊柱相連。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身體的重量並幫助我們行走。髖骨骨折最常見於兩個部位:股骨頸和股骨柄(轉子間與轉子下骨折)。

髖骨骨折的發生原因

  • 跌倒:尤其是在老年人中,一次簡單的跌倒可能導致骨折。
  • 骨質疏鬆:骨骼變得脆弱,容易斷裂。
  • 外部創傷:例如車禍或其他事故。

 髖骨骨折的後遺症

髖骨骨折不僅是一個單純的骨骼損傷,而且可能帶來許多後遺症和相關的健康問題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遺症和其相關的代償作用:

  1. 褥瘡:因為髖骨骨折可能導致患者長時間臥床,這使得患者容易發生褥瘡。
  2. 泌尿系統感染:由於活動受限,尿液可能滯留在膀胱中,導致感染的風險增加。
  3. 壓力性消化道潰瘍:骨折引發的疼痛和壓力導致胃酸分泌過多,進而導致消化道潰瘍。
  4. 永久行動不便:即使經過治療,有些髖骨骨折的患者仍可能會永久的行動不便。
  5. 代償作用:患者可能過度使用其他部位以減少疼痛,如膝蓋或腰背,進而引發新的疼痛。
  6. 肺炎:由於深呼吸和咳嗽會增加骨折部位的疼痛,患者可能避免深呼吸和咳嗽。導致肺部分泌物積聚,增加感染的風險。
  7. 深靜脈血栓(DVT:髖骨骨折患者由於行動受限,血液循環變差,可能會增加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。這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情況,因為血栓可以脫落並導致肺部栓塞。
  8. 死亡風險增加:髖骨骨折可能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風險,特別是那些有多種健康問題的人。這可能是由於上述風險因素以及手術和康復過程中的壓力所致。

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這些後遺症和代償作用,患者應該在骨折後儘快恢復活動,並遵從醫生和物理治療師的建議,以確保合適的恢復和最佳的健康結果。

髖骨骨折的復原時間

髖骨骨折的復原時間是一個複雜的過程,涉及到骨折的種類、治療方式、患者的健康狀態及復健的程度。以下是一些更詳細的因素和其對復原時間的影響:

骨折的位置和種類

    • 股骨頸骨折:這類骨折位於髖關節的球和臼的交界處。手術治療後,初步的康復期可能為6-8週,但要恢復到日常活動可能需要3-6個月。若有合併的骨質疏鬆,完全恢復可能需要更長時間。
    • 股骨幹骨折:這類骨折位於大腿的中部,屬於更加嚴重的狀況。手術後的康復可能需要4-6個月,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長達一年。

治療方法

      • 手術:當骨折無法自然對齊時,可能需要手術插入金屬固定物。手術後,患者可能需要佩戴石膏或支架數週。之後的3-4個月是關鍵的復健期,期間需要定期的物理治療。
      • 非手術治療:如果骨折可以自然對齊,治療可能只需石膏固定。這種情況下,復原時間通常為8-12週。

患者的健康狀態

        • 年齡:年輕人的骨折復原速度通常較快,因為他們的骨骼再生能力較強。
        • 骨質疏鬆症:此疾病會使骨骼變得脆弱,復原時間可能較長。
        • 其他健康問題:如糖尿病或心臟疾病可能延長復原時間。

復健

  • 復健是復原過程的關鍵部分。定期的復健練習不僅有助於恢復關節活動度,還可以加速骨折的癒合。

總結,髖骨骨折的復原是一個漫長且需要耐心的過程。患者需要遵從醫生和物理治療師的建議,並堅持復健計劃,以確保最佳的恢復結果。

照護方法

  • 手術治療:根據骨折的類型和患者的健康狀況,醫生可能建議手術治療。手術可以是內固定或人工關節置換。
  • 復健:手術後,患者需要進行復健以增強肌肉,恢復關節活動度。
  • 避免長期臥床:盡早活動可以預防術後併發症。

髖骨骨折的營養品補充

當身體受傷,適當的營養補充可以促進傷口的癒合和增強身體的修復能力。以下是一些建議的營養品補充,特別針對髖骨骨折的患者:

  1. :鈣是建立和修復骨骼的主要礦物質。對於髖骨骨折的患者,增加鈣的攝取可以幫助骨骼更快地癒合。食物來源包括奶製品、小魚(如沙丁魚、鯷魚)、綠葉蔬菜等。
  2. 維他命D:維他命D有助於鈣的吸收。除了陽光外,食物如蛋黃、油性魚(如鮭魚、鯖魚)也是維他命D的來源。
  3. 蛋白質:蛋白質有助於修復組織和增加肌肉質量,尤其是當患者進行物理治療時。食物來源包括肉類、雞蛋、奶製品、豆類等。
  4. Omega-3脂肪酸:這些健康的脂肪酸可以減少炎症,有助於疼痛管理。食物來源包括油性魚、亞麻籽和核桃。
  5. 維他命C和鋅:這兩種營養素均有助於傷口癒合。食物來源包括柑橘類水果、草莓、牛肉和南瓜籽。
  6. 維他命K:此維他命有助於骨骼健康。食物來源包括綠葉蔬菜、魚、肉和蛋。
  7. :鎂與鈣一同工作,有助於骨骼的形成和修復。食物來源包括堅果、種子、全穀物和綠葉蔬菜。
  1. 膠原胜肽:膠原胜肽是膠原蛋白的水解物,它在我們的皮膚、骨骼、肌腱和其他結締組織中都有發現。補充膠原胜肽可以幫助提高骨密度,加速骨折的癒合,並提供對關節的支持。食物來源包括骨湯和某些膠原胜肽補充品。
  2. 玻尿酸:玻尿酸是一種多醣體,存在於我們的眼睛、關節液和皮膚中。它能夠吸收大量的水分,從而為關節提供潤滑。對於骨折患者,玻尿酸可以提供額外的關節支持,減少疼痛,並促進組織的癒合。玻尿酸通常以補充品形式攝取。

肥軟藥師小叮嚀 

  • 在復原期間,患者應保持適當的活動量,並維持營養均衡。
  • 避免吸菸和過量飲酒,這些都可能加速骨質流失。
  • 平時應增加鈣質食物的攝取,並進行適量的運動,以增強骨骼和肌肉,預防跌倒。

王太太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復健後,終於能夠重新站起來,雖然她的步伐不再像從前那麼堅定,但她更加珍惜每一次的行走。骨折對她來說不僅是一次身體上的傷害,更是一次生命中的教課。我們可以從王太太的故事中學到,預防總是勝於治療。透過正確的知識和照護,我們可以減少骨折的風險,並確保我們的身體健康。每一步都值得我們小心翼翼,因為健康是無價的。

肥軟藥師
肥軟藥師
文章: 133